2022年,数字医疗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一方面,因为政策原因,数字医疗得到了越多的推动。另一方面,依托于大数据、5G、物联网、AR/VR等数字技术的进步,数字医疗也在越来越多的医疗应用场景实现落地。
医疗AI:医疗“AI+”正不断向医疗“+AI”演进
过去五年,近千亿资金注入医疗人工智能赛道,影像AI、新药研发AI、机器人AI、智慧医院等细分赛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在外界的持续滋养下,AI已经在医疗中的方方面面落地生根,成为媲美互联网技术一样的存在。2021年以前,新药AI初创公司融资项目极为有限,但从近两年新药AI一级市场表现可知,新药AI已经成为AI技术中最具可投性的赛道,大量投资机构蜂拥入场,将AI的应用场景从晶体发现、临床患者筛选引向了制药流程的方方面面。超声是AI企业下一个审评审批可能迎来突破的重点赛道。超声检查所产生的数据比CT、DR二维的数据多了一个时间维度,且检查过程中可能存在大量无诊断意义的帧数,需要AI在动态环境下甄别每一帧的价值,并将其相互对比,提取到特定时刻的责任切面,才能进行有效的影像分析。但病理AI的形势相对严峻,面临着审评审批体系之外的困难。总的来说,在审批愈发成熟的条件下,医疗AI的开发成本逐渐变得可控,更多面向小众场景的影像AI也逐步拿到了器审中心颁布的三类证,未来医疗AI的应用场景将随审评审批流程的成熟而进一步扩大,医疗AI企业也将获得更多规避风险的能力,有效降低研发成本。● 未来增量:向多个应用场景延伸,构造新的市场增量当前,医疗“AI+”正不断向医疗“+AI”进行演进,其作用场景也从诊疗不断向科研、保险等场景不断延伸,构造新的市场增量。从第一落点医疗机构向外扩展,既是AI开辟增量市场的有效途径,又是医疗器械审慎性审评审批选择下的被动之举。归结起来,医疗AI目前较为成熟的增量产品发展主要集中于C端与B端中的保险、药企部分,影像AI弱化了AI的医疗器械属性,基于NLP的知识图谱则在医疗之外纳入了更多维度的数据。
眼科:“器械+药物+服务”三位一体,国产替代正在加速
作为一个难得的具有高成长性、高壁垒的双高赛道,眼科行业一直被誉为资本市场的“黄金赛道”。2022年,随着《“十四五”眼健康规划》的发布,眼科行业被再次提上热点。另一方面,眼科作为一个非致命疾病领域,子领域多且分散,如何抓住眼科行业的重点,摸清眼科行业未来发展的逻辑,是值得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