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满足老年人美好生活需要的银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21—2022)》(以下简称《报告》)显示,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中长期内我国老龄产业重大需求将不断凸显,老龄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面对广阔市场前景,业内专家建议,未来要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覆盖面,精准把握老龄群体消费特点,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培育规范消费市场,保障老年人消费权益。由于银发经济与健康产业密不可分,有专家表示,银发经济的高品质发展,也将进一步推动保健食品行业突破增长,企业可抓住机会提早布局加速创收。
我国老龄产业10年来取得快速发展,初步形成老龄金融、老龄制造、老龄健康、老龄服务、老龄宜居、老龄文化等主要产业领域。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认为,这是市场自觉顺应老龄社会和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具体体现,代表未来中国经济的新方向。“实践表明,老龄产业属于‘劳动力—资本—技术’密集型新产业,大力发展老龄产业,有利于充分就业、扩大消费和促进投资,也是对冲经济波动、提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党俊武说。
《报告》显示,2021—2035年,我国老龄产业在多方面产生重大需求,例如,老龄健康方面的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医疗卫生、安宁疗护等;老龄制造方面的适老化产品、康复辅具等;老龄宜居方面的适老化改造、适老化环境与服务等;老龄金融方面的个人老龄金融产品以及老龄产业金融支持等。
从长期看,2036—2050年,随着“70后”“80后”群体步入老年,我国老龄产业需求将在消费模式、需求层次、需求内容等方面发生变化。例如,线上消费模式更加普遍,精神文化、终身学习、老有所为成为老年人追求的重要内容,智慧养老与科技助老需求凸显。此外,老龄服务的外延会进一步扩展,老年人对体育、旅游、文化、教育、法律等领域的服务需求也会显著增加。
“随着‘60后’进入老年,预计未来10多年每年都有超过2000万的新增老年人。他们文化程度较高,经济基础较好,信息渠道多样,注重精神文化生活,除了传统医疗保健之外,老年教育、心理咨询和治疗、精神文化服务和产品、老年人健康生活解决方案规划也将备受青睐。”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社会与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张秋霞表示,充分运用大数据,精准提供质量过硬且多元化、多样化、适老化和个性化的健康产品,将是老龄健康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业内专家认为,老年功能食品、照护服务、老年智能产品等细分市场需求规模和供给意愿都呈上升趋势,银发经济规模将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