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发经济又称老年产业、老龄产业,指的是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而产生的专门为老年人消费服务的产业。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市场规模不断增长,“银发经济”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崛起,据数据显示,预计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30万亿元。
当前,以“60后”为主的“新老年群体”已经开始大量步入老年阶段。过长寿且健康的老年生活,提升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生活质量,实现增龄过程中的健康老龄化,日益成为全体国民特别是老年群体的共同期待。根据2023年中国慢性病防控大会发布的数据,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超过78%,其中不少人同时患有2种以上慢性病。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点从急性医疗延伸到预防保健与慢性病管理,力求少生病、晚生病、管好病。
他们对健康养老的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更为突出,消费意愿和能力也更强,康养产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尽管康养产业前景广阔,商机无限,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痛点。
服务层面:
1、专业服务人员短缺:如专业的养老护理员、康复师、老年健康管理师等数量不足,且素质参差不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2、服务质量不稳定:缺乏统一的服务标准和有效的监管机制,导致服务质量难以保证,部分养老院、社区养老服务存在敷衍、不专业等现象。
3、服务内容单一或不精准:对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理解不到位,例如针对失智老人、慢性病老人等细分群体的特色服务不足。
4、医养结合不紧密:虽然一直在提倡,但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之间的合作还存在诸多障碍,转诊机制、资源共享机制等不完善,医疗服务在养老场景难以深度嵌入。
设施设备层面:
1、适老化改造不足:很多建筑、公共空间、养老场所的设施老化或不符合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如无障碍设施不健全、居住环境缺乏安全防护设施等。
2、智能化设备易用性差:一些智能养老设备和健康监测设备操作复杂,老年人难以快速学会和适应,且维护和售后支持不足。
3、养老床位数量与结构问题:一方面总体数量可能不足,另一方面高质量、中高端的床位稀缺,而低端床位存在一定的闲置。

资源与成本层面
1、土地资源紧张:建设养老机构、健康服务中心等场所面临土地供应限制和土地成本较高的问题。
2、资金投入大回收周期长:养老健康产业前期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人才培养等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盈利较为缓慢,导致社会资本进入积极性受挫。